陕北风俗演出,陕北风俗演出有哪些,陕北秧歌,陕北腰鼓,陕北唢呐,陕北民歌,陕北说书
陕北秧歌
陕北秧歌是流传于陕西陕北高原的一种具有广泛群众性和代表性的地方传统舞蹈,又称"闹红火"、"闹秧歌"、"闹社火"、"闹阳歌"等。它主要分布在陕西榆林、延安、绥德、米脂等地,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其中绥德、米脂秧歌最具代表性。
陕北腰鼓
陕北腰鼓是陕西省古老的传统民俗娱乐舞蹈。每到节日或庆祝喜事的时候,陕北地区的劳动人民就会用他们这种特有的方式腰鼓来欢庆。在那一望无际的黄土地上,用激情和矫健的身躯舞动着系着红色飘带的鼓棒,用陕北人特有的嗓音吼出那一个个燃烧的生命。
陕北唢呐
唢呐是陕西陕北人民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一种传统民俗艺术形式,无论城镇乡下,凡遇婚丧嫁娶、开张庆典、乔迁新居、闹秧歌、合龙口、闹满月、过周年、办庙会及各种庆祝活动都需要雇一、两班吹手来吹奏助兴。唢呐曲牌是有讲究的。红事白事都有专门的套曲。红事以大摆队(亦称得胜令)为主旋律,白事以孤苦伶仃为主旋律。
陕北民歌
陕北民歌是陕北地区的传统民歌,这些自成体裁又各具特点的传统民歌,都从各方面反映了社会生活,唱出了陕北人民的苦乐和爱憎,并且当社会制度根本改变的时候,民歌的内容和形式也随着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反映在内容上表现了新的社会生活和新的人物形象,同时也使各种体裁具有了新的意义。 2008年6月,陕西省榆林市、延安市申报的陕北民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陕北说书
陕北说书是陕北地区十分重要的传统曲艺说书形式,流行于陕西省北部延安、榆林等地。最初是由穷苦盲人运用陕北的民歌小调演唱一些传说、故事。后来吸收眉户、秦腔以及道情、信天游的曲调,逐步形成陕北说书。
陕北剪纸
陕北剪纸是陕西榆林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享誉中外的陕北剪纸的精华,也是最具边塞文化特色的民间艺术奇葩。千百年来,榆林剪纸以窗花、喜花、寿花、炕围花、祭祀花等形式,融入人们的生活之中,年年岁岁、世世代代,成为一道不可或缺的社会风景。